Sunday, March 22, 2009

道總:家裡祭拜祖先‧全馬八成華人是道教徒

(霹靂‧安順)

馬來西亞道教總會總會長陳文成說,根據政府記錄,全國只有80萬人屬於道教徒,這已嚴重估了道教徒人數,對華人宗教帶來不利影響。
他週三(3月18日)晚上出席安順福順宮舉辦成立164週年及遷宮126週年紀念晚宴上致詞時說,全馬華人約有600萬人,道教徒估計有500萬人。
“許多華人在國民登記局的註冊資料被登記為佛教徒、無信仰或基督教徒等。實際上,家裡有祭拜祖先的華人都是道教徒,其他宗教只尊敬祖先,不會祭拜祖先。”
陳文成說,這種況不利華人宗教發展,因為許多宗教場所、撥款等都依信徒人數比率來撥給,在這種情況下,道教發展處於不利地位。
“我希望政府關注此事,同時道教徒也請到登記局更改宗教信仰為道教;國內神廟則請向有關註冊局登記為神廟,以糾正不正確的記錄。”

星洲日報‧2009.03.19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06833?tid=1

9 comments:

  1. 道教總會會長陳文成把家裡有祭拜祖先的華人家庭都等同於道教徒,並且請他們到登記局更改宗教信仰為道教。據他表示,因為在大馬,很多宗教場所、撥款等都是依照信徒人數,因此,道教徒人數不多,不利於道教的發展。

    這樣的論述,先且不論資源之爭之意味濃厚,但把祭拜祖先和道教劃上等號,卻是不正確的。祖先祭祀是中華民族久遠的習俗,早在三四千年的殷商時期,甲骨文中已明確記載

    當時已有祖先祭祀。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把祖先祭祀成為道教信仰的重要部份可以理解。可是,於此同時,我們不能把儒家排除出去。儒家有“祭祀以時”的觀念。對國家而言,祭祀的對像是社稷;對百姓來說。祭祀的對像就是列代祖先了。《論語.為政第二》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在馬來西亞,我們一般上並不把儒家當成宗教,可是並不能把祭拜祖先者都當成道教徒。佛教雖然源自印度,但在東漢初入傳入中國後,經過數千年的溶合,並發展出獨特的中國佛教。有人問佛,祭祀祖先有沒有用?佛回答,如果祖先是落入惡鬼道中,祭祀可讓他暫免於饑餓的苦迫。祭祖是中國孝道的具體表現,佛教傳入中國,原則上還是保留了這中國這飲水思源、慎終追遠的祭祖習俗。今日,我們所看到的部份佛教徒,除了到祖先墓地或碑位前供敬祖先後,也行佈施、誦經、拜懺或供僧等善舉或宗教儀式,來表示對祖先的追思和回向功德。

    祭拜祖先是中國文化的一部份,道教雖然衍生自中國,但兩者不能畫等號。道教蘊含深厚的中國文化,但中國文化並不等於道教,而只是中國文化的一部份。

    馬來西亞神廟林立,神廟在華人移民時期扮演過重要的角色,但華人先輩移民至今,數十年,甚至數百年過去了,如今有許多的神廟也還只是維持香火而缺乏信仰的內涵。華人信仰素質的提昇是目前極需的工作,要不然就真的變成華人信仰就是名附其實的“崇拜偶象”了。面對部份神廟所引起的神棍問題,馬華宗教事務局和道教總會曾出版過一本《乩童問事服務指南》,其用意是避免民眾以被披宗教外衣的無恥之徒所欺騙及傷害。其本意是善,但就道教本身內含而言,乩童是屬於民間宗教而非道教;同樣的,在祖先祭祀和華人宗教的關係上,陳文成的發言似乎也發生了不止是邏輯,也是認知上的錯誤。

    道教徒信仰素質的提昇,絕對有助於提高整體華人信仰素質,但如此把祖先祭祀和道教亂劃等號的方式,只是以佔文化便宜的方式力求在數字上取勝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分配,似乎無助於提高道教徒的素質。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志平‧2009.03.22
    http://opinions.sinchew-i.com/node/9216

    ReplyDelete
  2. 根據報章報道,馬來西亞道教總會會長陳文成指出,我國八成華人為道教徒,而他的立論基礎為「家裡有祭拜祖先的華人都是道教徒,其他宗教只尊敬祖先,不會祭拜祖先。」

    祭拜祖先的就是道教徒?這個邏輯就像「牛有四隻腳,所以有四隻腳的就是牛」一樣荒謬。也讓我不期然想起人們常説的「有奶便是娘」,雖然那一般上另有所指。

    實際上,就如馬佛青針對此事的文告所指出的:「祭拜祖先不是道教的特有傳統。佛教徒(特别是華人佛教徒)也一樣祭拜祖先。換言之,祭拜祖先者也可以是佛教徒。許多佛教寺廟更設有骨灰塔或功德堂讓信徒存放往生家屬之骨灰或靈位,並進行祭拜。另一方面,絕大多數的華人在家裡除了祭拜祖先,同時也供奉佛陀或觀世音等菩薩。因此一概而論的說在家裡祭拜祖先的華人就是道教徒是非常誤導的言論。」

    我個人就祭拜祖先。但是我卻是一個佛教徒。實際上,我是甚麼宗教信徒,由我個人决定。不能因為我做了甚麼,或没做甚麼,由他人來决定。

    就如我在前一篇文章指出的:任何成年人的宗教信仰由他個人决定,不由得任何人置啄,也不由任何法庭干涉。當然更不容任何組織以簡單的表像來詮釋他人的宗教信仰。
    Posted by: 廖國民 @ 8:54:00 PM
    Labels: 宗教
    http://liaukm.blogspot.com/2009/03/blog-post_20.html

    ReplyDelete
  3. 非道教独有 ‧ 佛教也祭祖

    (雪兰莪‧八打灵再也)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周五(3月20日)指出,祭拜祖先并非道教独有,佛教也有相同传统,不能一语概之大马八成华人都是道教徒。

    马佛青总会总秘书薛振荣透过文告表示,许多佛教寺庙设有骨灰塔或功德堂,让信徒置放和祭拜往生家属的骨灰或灵位。

    他指出,绝大多数在家里祭拜祖先的华人,同时也供奉佛陀或观世音菩萨等菩萨,因此一概而论的说在家里祭拜祖先的华人就是道教徒,是非常误导的言论。

    他也表示,马佛青认为宗教信仰必须以个人选择为准,任何组织都不该以简单表像来诠释他人的宗教信仰.


    马来西亚道教总会会长陈文成周四(3月19日)指出,大马八成华人为道教徒,因为其它宗教只尊敬祖先,不会祭拜祖先,所以家里有祭拜祖先的华人都是道教徒。


    星洲日报‧2009.03.21
    http://www.ybam.org.my/cms/shishidongtai/wengao/159.html

    ReplyDelete
  4. 个人看法,祭拜祖先只是个文化传承,不但是中国文化,也是印度本有的文化。从意义上来讲,那是对先人的追思,尊敬,也是家人/亲人有机会集会在一起的节日。不独是追思先人,也是让亲人/家人促进联谊的空间,充分体现出中国人重视“家“的精神文化。祭拜仪式不过是把这种追思,尊敬先人的文化具体的体现出来,当然不同宗教信仰体系,祭拜仪式的方式内容自然有所不同。

    所以道总认为祭拜祖先是道家文化,有些过于笼统,混饭吃。祭拜祖先的仪式,只要不是过于铺张,浪费,或者违反佛教的基本护生精神如特地的宰杀畜牲,基本上佛教是宽容的加以吸收。

    ReplyDelete
  5. 从感情上来讲,追思先人,此乃人之长情,这种情感上的需要是超越宗教的。区别在于,有些人把这种精神具体的行动/仪式(祭祖)表现出来。初期佛法乃关心人类的生命苦恼问题,而非满足世间人类的情感需要,不过佛教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世间文化,本来就采取温和净化和摄取的方式,这从佛陀时代已经是这样了。所以摄取世间文化,不但是中国大乘佛教的做法,也是南传佛教的做法,区别在于前者倾向于中国文化,后者倾向于印度文化。

    单单因为祭祖的宗教仪式而分类佛教非佛教,这是不符合佛教的发展历史,只要祭祖的宗教仪式没有违反佛教的护生精神,基本上佛教是可以容纳的。

    ReplyDelete
  6. 祭祖一定要烧金银纸吗? 看看摆渡怎么说
    只有中国人才有祭祖吗?
    谁讲祭祖一定要进行特定的仪式和保持固定的观念?祖先一定保佑后代,我们这些(势利眼的)后人才会祭祖吗?


    祭祖的英文:offer sacrifices to one's ancestors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


      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各地春节祭祖习俗


      台湾:从除夕转进春节,三更时分,第一件大事是祀神、祭祖。那时红烛高照,上供清茶、红豆等祭品,人们严肃诚敬。祀神后要叩拜祖先,这叫“开春”。迎接新正,也叫“开正”。祭典进行到最后,是烧金纸献给祖宗。


      浙江宁波:正月初一,在祖先遗像前,点着香烛,供陈汤团、糕、饼、水果,家人依次跪拜。也有把祖先遗象供在祠堂里的,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礼仪。


      广东东莞:正月初一,大多数人家先在历书上择一个吉利的时辰,举行祭祖典礼,祭品是茶、酒、白饭、攒盒、生果、如龙(年糕)、禄堆和斋菜。祭祖程序:焚香、点烛、烧元宝、放串炮,全家人依辈分、年龄的秩序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都是灯火长明,香烟不绝。


      河南开封:守岁的到五更时候,先行盥洗,穿着礼服礼帽,在供桌之上摆好祭品,香烛齐燃,爆竹争放,一家人依长幼辈分,连续向祖宗跪拜致祭,拜祝“年福”。


      湖北罗田:新正初一早晨,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已准备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又准备一支长竿挂着鞭炮,等族人来到时,便点火燃放,表示欢迎前来祭祖,等到祭祖仪礼完毕,有果盒、茶点或丰盛的早餐相招待。


      东北地区:一到初一那天的子时时分,大大小小都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点烛、烧香、焚纸、放炮,子孙跪拜如仪,称为“发纸接种”。


      粤桂地区:初一上午五、六点钟,摆设丰盛酒菜在祖堂之前,全家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按尊长辈分,排前后次序,向祖宗跪拜叩头。


      豫东地区:初一早餐以后,全家大小都要祭祖,照辈分长次,先男后女,对着祖宗神位,一一磕头跪拜。


      川西地区:祖宗神位前的香炉中,点了轻烟缭绕的长香,红烛燃起辉煌的亮光,铜磬在一声声的敲着,弥漫肃穆的气氛。长辈带领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齐地站立两旁,向祖宗神位,焚香点烛烧纸,按辈分长次,向祖宗跪拜,上酒,供饭,焚化纸钱。

    [编辑本段]
    除夕祭祖  除夕祭祖,是我国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之一。一方面是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


      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人们每逢除夕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在过去,祭祖仪式一般在除夕下午在族人祠堂举行,身穿盛装的同一姓氏宗族参加,仪式较为隆重。而现在,老百姓一般都在吃团年饭之前在家中的先祖神龛面前摆起美酒佳肴,进行拜祭。


      【清明祭祖】清明祭祖,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ReplyDelete
  7. 参考
    http://course.fed.cuhk.edu.hk/s031701/EDD5169E/sindex.htm

    祭祖問題之再思

    http://www.goldenlampstand.org/100cd/big5/glb/094/09409.html



    古代宗教禮儀與道教 - 祭祖

    http://www.taoism.org.hk/general-taoism/origin&formation-of-taoism/pg1-1-3-2.htm

     

    拜祖先與孝順

    http://andrewor.info/Lamb%20Book/HTML_Big5/HONOUR%20OUR%20PARENT%20%2875%29.HTM

     

    祭祖與敬祖

    http://www.glorychurch.org.tw/speak5.html



    敬天、祭祖、祀鬼神、多禁忌在今日香港的版本

    http://www2.hkedcity.net/citizen_files/aa/bs/fy1379/public_html/cnprou6.htm

    清明之習俗風尚

    http://www.chiculture.net/1302/html/1302festivals_b03a02.shtml


    百寶箱 - 清明

    http://www.chinalane.org/life004/magicbox/home.html


    清明的習俗

    http://www.wscss.edu.hk/html/c06/1999_6a/11cus_04.htm


    清明節

    http://mysch.plkcktps.edu.hk/~queenie/chingming/chingming1.htm


    寒食節與清明節習俗(簡體)

    http://webs.cinet.com.cn/info/jr/4/qmjxs.htm


    清明

    http://www.cca.gov.tw/Culture/Arts/cyears/b233/

     

    重陽

    http://www.cca.gov.tw/Culture/Arts/cyears/b238/


    中國文化中心 - 重陽節

    http://www.cciv.cityu.edu.hk/cciv.php? redirect=/~cciv/product/fest/chungyeung/index.php&talk_type=&item=&tutor=&step=&sem=&month=&admin=&session=

     

    信仰與祭祖文化

    http://www.gracechurch.org.hk/articles/misc/randt.php

     

    華人教會與祖先崇拜

    http://www.m-ccc.org/m-christn/flwup/Accd.html

    ReplyDelete
  8. 听听基督徒怎么讲
    清明祭祖不头疼─ 基督徒祭祖正向观
    这两天就是清明连续假期,现时不少教会都以举办追思礼拜方式来度过这华人特有的节日。然而对于全家未信主的基督徒而言,当中碰到祭祖问题的两难就像季节性过敏,每年春节或清明节都要发作一次。

    到底基督徒可不可祭拜祖先、可以还是不可以呢?针对这个自基督教传入中国以来便引起广泛争论的议题,蒲公英杂志发行人魏悌香牧师早前曾以“祭祖与纪祖”为题证道,发表他的看法。

    首先魏牧师指出,“祭祖并不只是信仰问题,它更参杂了文化、社会、历史、人文的色彩。所以基督教对祭祖问题如果全然以‘宗教角度’来处理,便会发现许多格格不入的地方,尤其当‘祭祖是中国的传统’的意念深植人心时,我们如果只是一味的否定,就会被人认为是不忠不孝的洋教。”

    魏牧师鼓励信徒不需要为了祭祖问题和家人搞到“汉贼不两立”,相反要用诸般的智慧来处理祭祖的事,甚至可以主动出击,藉此机会把未信主家人引到神面前。

    魏牧师接着表示其实中国“祭”字,除了一般所用的“拜鬼神”外,也可单纯指“对死者的致敬追思”,所以祭祖是指对祖先致敬追思,而不是祭拜鬼神,“拜”这个字也不限用于鬼神,也指对人表示尊敬,如:拜年,拜寿,拜谢,这些都包涵“恭敬”之意,与“拜偶像”的拜字不同。然而原来是没问题的祭拜祖先,被各类宗教搅进来后,现在却被简单的二分法:“拿香拜祖先才算是孝,反之,不拿香就是不孝,基督徒不拿香拜祖先,所以基督徒不孝。运用了错误的逻辑和推理来批判基督徒,甚至连我们自己也弄得糊里胡涂了。”

    因此魏牧师提醒,有智慧的基督徒要先回到祭拜的本意来思想,这是为了恭敬的追思祖先,千万不要为了祭拜祖先和家人争得面红耳斥,不但于事无补,反而破坏了基督徒辛苦建立起的孝道形象。那么基督徒要如何真正的表达敬祖心意,又不落入拜偶像的困宭中呢?魏牧师提出几个面向的积极做法:

    1.编撰家谱纪念先人:基督徒是真正的不忘本,我们不但是纪念祖先,甚至是一直追到最先的祖先-亚当。圣经常常列出家谱,甚至分别列出了耶稣母系的家谱和父系的家谱,可见圣经十分重视香火的传承。因此使子女了解祖先的谱系,知道祖先的功业,秉承祖先的遗训,我们可以撰写家谱,或为先人作生平事略,整理相片出纪念集等使后世的子女更容易怀念先人。

    2.追思礼拜纪念先人:在先人逝世或安息周年纪念时,可以在家庭墓园或教堂举行追思聚会,设计合宜而感人的聚会程序,也可邀请亲友参加,不仅可以追思故人,也可以向尚未信主的家人传福音。

    3.整修墓园纪念先人:到祖坟或已故亲人的墓地整理清扫、献花致敬,以表追思。有做比没做好,多做比少做好。

    4.建立名声纪念先人:基督徒应该在生活中活出基督的馨香之气,展现美好的生活见证,用积极的爱心关怀家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吸引人归主。

    5.孝敬父母敬拜真神:如以弗所书六章所说 “你们做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效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敬祖比祭祖更有意义,生前的孝敬比死后的排场更实际。

    扫墓要不要去?
    至于谈到实际问题,扫墓要不要去?魏牧师表示,基督徒对春节或清明节会感到压力颇大,正因为传统的祭祖扫墓仪式中参杂许多异教内容。好比烧纸钱、烧香、拜土地公等,这些基督徒都不便参与。但不参与扫墓,在亲族眼中就成了数典忘祖、不忠不孝的罪人。  

    “到底扫墓要不要去?当然要,我们要主动参与绝不规避”魏牧师说,基督徒还是有很多事情可用来表现其纪念祖先的心意,“我们可以预备鲜花和蜡烛,别人上香我们就献花,别人烧纸钱我们就点蜡烛,别人拜土地公我们就向神祷告,他有的你都有,而且更棒,他拜的是小神,你拜的是大神。”

    最后魏牧师总结:1.追思不要为了枝节细末,争论不休。吃饭时家人多放一个位子,多摆一个碗,一双筷子,那只是怀念,那只是追思,不是偶像祭拜,不要搞成宗教问题,这只是亲情问题。连周联华牧师和一个朋友吃饭,听到某人过世,便多放了一碗饭,插了一双筷子,他说我想念朋友。

    2. 祭物:有关祭物的处理,如果是家人,我一样吃喝,但是我们虽有吃的自由,若有人因而良心觉得污秽,为了避免绊倒人,为了爱心的缘故,我们就在吃的自由上约束自己。保罗在这方面有很好的榜样,他说:林前 8:13 “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为了爱弟兄,他愿意放弃吃肉的权利。

    然而,有一种筵席是绝对不可以吃的,那就是“拜偶像的筵席”。林前 10:21“我们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保罗说,这是“与鬼相交”,参加这种筵席等于参与他们的拜拜,这是得罪上帝的行为。我们不应与拜偶像的人隔离,但我们必须与这些拜偶像的活动划清界限。

    3.跪下:是表示“敬”而不是“拜”。所以过年向长辈磕头拜年,向遗像行注目礼或鞠躬礼、默祷或献花,都足以表达追思之情。你可以用敬礼表示尊敬,否则让家人感觉你信了基督教却失去了孝心,也许会引起许多纷争。就像以前为了是否向国父遗像行三鞠躬礼,争论不休,就是因为我们把文化问题当作宗教问题,不要把鞠躬或跪拜等同于偶像。

    移风转俗
    魏牧师认为华人基督徒不能避免葬礼和祭祖问题,但可以是大好的机会。“我们应该把握好这机会来为我们还不信的亲人和朋友作见证。”此外基督教必须考虑一件事,就是“福音的本色化”。在外邦国家的基督教,往往将信仰实行于自己的文化中,例如复活节本来是外邦人拜“春天女神( Eastre 或 Esteral )”的节日。但后来,变成了基督教的大节日,英文的Easter便是从这女神的名字过来的。本来外邦人拜偶像的日子,当福音传到外邦后,慢慢地将它变成了基督教的节日。所以把鬼月当作平安月,把清明节当成孝亲节,逐渐转变整个社会的风气。

    http://www.gospelherald.com.my/template/news_view.htm?code=edi&id=78
    20090407; 9:40PM

    ReplyDelete
  9. 反对声音
    祭祖问题之再思——何处往生

    祭祖的周题一直是许多慕道友的心结,也是踏进福音之阻碍。为何中国人与海外华人看重死后的祭拜远超过生前的孝顺呢?傅统的祭祖有哪些值得肯定、哪些值得再思呢?

      我在美国休士顿牧会时,曾见一美国人在复活节时,到墓园向过世的亲人献花致敬,刚好那时正是清明节,有一中国人按中国习俗也前往墓园扫墓,并在墓前摆了一大桌山珍海味祭拜亡人。这美国人想不通又非常好奇,于是问中国人说:“你的祖先真的会起来吃吗?”中国人非常生气,并很快的反应:“如果你的祖先会起来闻你献的花,我的祖先就会起来吃。”

      美国人当然不认为祖先会起来闻花,献花只是表达对死者的敬意与追念。而当中国人回答这句话时,他潜意识里也不见得认为死者曾真的起来吃,因为如果祭祖时,祖先真的起来吃,那不是吓死人吗?如果祖先真的需要吃,那他岂不被饿死?(因一年才吃这一、两次)更何况,如果死后的灵魂真的需要吃,那么理应全世界的灵魂都需要吃。为何唯独中国人的祖先需要吃?否则就变成饿鬼;而美国人的祖先不需要吃,却没有饿鬼呢?祭祖的目的何在?孝道一定要用祭祖的方式来表达吗?

    一、为何祭祖?

      傅统民间的祭祖习俗有其值得肯定的意羡,亦有必须再思考的地方。
      民同的祭祖一般来讲,有四种用意:

      1.生命性:傅统认为祭祖有延续祖先生命的象征,达成与祖先连结,有薪火相傅的意义。
      2.文化性:祭祖也是傅统儒家孝道,慎终追远的表达。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3.家族性:祭祖亦含有非常浓厚的家庭观念,也是凝聚家族力量,团结宗亲的表现。
      4.宗教性:祭祖的行为有很强"亡霞崇拜"的成份,人害怕自己的祖先沦为饿鬼孤魂,影响家道繁荣、家庭平安,因此非 拜祖先不可。

      由以上四种祭祖的用意与意义看来中国百姓对祭祖不仅存有使命感、责任感、更有强烈的恐惧感,因此他们不慬不敢不祭祖,也害怕死后没有人祭拜他们。

    我们肯定祭祖的生命性、文化性、家族性的意义,但我们无法苟同与接受将祖先当作亡灵祭拜,况且生命性、文化性、家族性的意义,也不见得一定要用"祭"来表达。综观,今天中国百姓的祭祖,凭心而论,为自己着想的成分远超过为祖先设想的成分。许多人祭祖的真正原因是怕背上不孝的罪名,害怕祖先来搅扰,而且有求于祖先的保佑。试想,因惧怕祖先,又有求于祖先而祭拜祖先,这怎能称得上"孝"呢?更何况有些子女生前不见得孝顺父母,父母死后却抢着拜,这又是那一门的孝道呢?

    二、祖先在哪里?

      祭祖的观念是将死人的世界看成活人世界的延续,所以才曾认为死人也需要吃喝玩乐,并试图满足他们的需求,既是如此,在祭祖之前,祭祖的人必须先调查知道祖先现在在哪里?在什么样的世界?才能针对他们的需要来供应。一般来讲,中国民间认为人死后有三个去处:

      1.阴间

      人死后在阴间等候家人的超渡,然俊转生轮回。在阴间一切食衣住行育乐都须由阳间子孙藉着祭物,焚烧纸钱、纸屋、纸汽事、纸信用卡、纸大哥大……等来供应,并且还可搭乘阴府列车"颧落阴"探访过世亲人,与他交谈,向他请教问题。这种观念和作法有许多令人不解的地方。试想,过世祖先需要子孙供应才得温饱,他们都自身难保,怎能保佑和赐福子孙呢?祖先若一直在阴间需要我们的祭物,那岂不表示所做的超渡、法会、功德都无效吗?因此道士招魂上来的,绝对是"假货",不是"真人"。还有历世历代那么多的祖先,没拜到的祖先一定比拜到的多,若没有拜到的都轮流向你要,你能满足他们全部的需求,受得了他们的骚扰吗?

      2.轮回

      过世祖先有幸被超渡成功轮回去了,那么根本就不需要再"祭祖"了,不是吗?事实上,祭祖与轮回是冲突矛盾的,祖先若轮回转世,那么不管他轮为人或动物牲畜,他已重回阳间,有他的新家,有他的生活领域和觅食餬口的本能,哪需要我们的祭物、冥钱?我们当中有谁收到"前世子孙"的祭物、汽车、别墅呢?用鸡鸭鱼肉来祭祖,而这些动物也是亡灵转世投胎的,那岂不是用'祖先"祭"祖先'吗?这太野蛮,太可怕啦!还有祖先不知轮为那一种族的人或那一种动物,你一律用中餐给他们吃,他们会习惯、喜欢吗?如果轮为美国人,是不是用麦当劳的汉堡饱来祭拜比较合适,如果轮为动物牲畜,用饲料、青草来祭拜一定比山珍海味更受欢迎,不是吗?

      3.神主牌

      祭祖的人往往视神主牌为祖先的化身,祖先就在神主牌里,将神主牌视为祖先祭拜,事实上这又与轮回矛盾,若祖先已经投胎转世,势必改名换姓,轮回成为别人的祖先,那么他怎么会在神主牌里呢?神主牌若当纪念物来思念还说得过去,若当成祖先来拜,这祖先在轮回已是别人的再生祖先,早已不在这里,你拜他有甚么意思呢?

    三、你希望死后去哪里?

      每个人都期待死后有永生,人若没有永生,我们为死者所做的一切追念仪式都失去意义。然而很遗憾,除了基督教的信仰,没有一个宗教很明确的提供人永生的应许。

    我曾问许多长辈,当你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你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吗?你有把握一定会去那里吗?你拜了一辈子的神明有没有为你预备住处呢?很遗憾,除了基督徒,没有人能肯定回答这些问题。

      若说死后是下阴间或上西天,却还需要阳间子孙供应食衣住行育乐,否则就饥寒交迫难渡日,很明显这绝对不是一个令人向往,值得我们去的"极乐世界"。造就像出国旅行,旅行社为你安排的大饭店,不但需要你自己预备交通工具、家具、寝具、游乐器材、餐食水果……等,而且还要子女不断空运给你,你曾去住这种饭店吗?

      若说死后是进人轮回,那也绝对不是甚么好消息,反而是更痛苦无奈的事,根据佛教的说法,人死后进人天道、人道、阿修罗、畜牲、饿鬼、地狱等六道轮回,在造六道中,只有'天道"比'人道"更"好命",换句话说,只有六分之一的机会可以活得比现在更好。留在"人道"的人也不见得会比现在更好,其余六分之四则是更凄惨。而进人'天道"的人也不保证从此就过着快乐幸福的日子,因他有一天还是要结束'天人"的生活,再进入六道轮回。如此过惯神仙的日子再回到凡间世界,岂不更悲哀?更何况,不管你在那一道,都要不断面对死亡的恐惧,死后的惶恐,以及永无止境的苦修。如果你有幸达到佛教的最高境界,脱离轮回,进入涅盘,那更没有所谓的"极乐"可言,因进人'捏盘"是指进入成空化无的境界,灵魂从宇宙中消失,因此就不必再进入轮回了,显然,这是一种灵魂永远的死亡,与亲朋好友永远诀别,如此,何乐可言呢?这完全没有永生的盼望,反而是永不超生。总之,轮回是无奈的,必须不断面对死亡、死惧,它更打碎我们将来与过世所爱亲人相聚的期待舆美梦。因在无限多的生命数中,要轮在同一年代、同一家庭的机会实在微乎其微。

      在所有宗教信仰中,唯有基督教给我们明确永生的应许,这"永生"不是指今世的长生不死或旧有败坏生命的延续,也不是带着罪永无止境的轮回,更不是在阴间要烦恼吃穿问题,担心子孙是否有祭拜。主耶稣应许我们"信的人有永生"(约6:47),这"永生"是指今生罪得赦免,重生得救,与上帝恢复父子的关系,死后灵魂得救,回到阿爸父神为我们所预备的天家,享受永生的福乐。上帝所应许将来的永生至少有三种恩典:

    1.耶稣预备住处

      耶稣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在我父家里有许多住处,……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约14:1-2)没有一个神明为我们死后预备住处,唯有耶稣为我们预备住处,使我们免入轮回,不受风寒、不愁吃穿、不必担心子孙祭拜与否,因有爱我们的父神供应我们一切的需要。

    2.耶稣引路回家

      耶稣说:“我若去为你们预备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约14:3)中国民间习俗,人死后,马上请和尚、尼姑、道士前来为死人招魂引路。但他们未曾死遇,更没有走过阴间或西天的路,怎能为人招魂引路?唯有耶稣基督被父神差来,他经历死亡,并且死而复活;地走过那条路,因此只有他能带领我们回到父家。

    3.耶稣应许团圆

      耶稣说:“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哪里。”(约14:3)中国百姓对亲人过世常哭得死去活来,不舍之情表露无遗,多么盼望将来还能在一起再作夫妻、父子、母女……只是,在轮回的观念里,这种轮为一家人的机率根本就是零。然而,主耶稣应许我们,将来我们不仅永远与主同在,我们同信的人也将团圆在一起

      以上三种应许,符合国人的期待,又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亲爱的朋友,你要成为怎样的祖先呢?你只在意子孙死后对你的祭拜,而不在乎他们生前的孝顺吗?有些孩子在你生前都不见得听你,你有把握根本不认识你的后代子孙一定会祭拜你吗?将自己死后的命运、幸福、安息的决定权交在子女,甚至不认识的子孙手中,取决于他们是否祭拜、供养,这样明智吗?如果不幸没有后代,怎么办?为何自己不在生前就做好死后的预备?为何不在生前自己来决定死后的命运呢?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籍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经由耶稣的道路,我们可以认识真理,得到永恒的生命,回到父家永享安息。如此,我们可以免入轮回,免沦为饿鬼,免得打扰子孙,惹人害怕讨厌。这样不仅为自己着想,让自己蒙福,更为子孙设想,让子孙高兴,并且彻底解决祭祖的困扰,何乐而不为呢?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