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atissa
对于佛教界中这种把涅磐实体化而引申到常见与断见的问题,般若经学者与龙树提出了非常正确的观点来加以对治:
般若经:我说佛道如幻如梦,我说涅磐亦如幻如梦;若当有法胜于涅磐者,我说亦复如幻如梦
龙树菩萨说::“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涅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毫无厘差别。”(《中观论颂》〈观涅槃品〉)
般若经学者与龙树批判那些把涅磐实体化/客观化的圣哲,认为他们所谓的涅磐(如梵,天国,部派佛教的无余涅磐)是如幻如梦,是子无虚有的,就算是任何一法能够胜过这种实体化的涅磐/梵,他也只是人类内心对于理想世界的反射,是虚幻的。在这里,被否定的涅磐是已经实体化的“涅磐“,而不是指圣者彻底灭除内心的烦恼而达到苦的熄灭的境界。那些把涅磐实体化的人,把涅磐想象为一个绝对自由的理想世界/无为法;与相对,无常,苦的现实世界/有为法形成了极端的对立。由于现实/轮回/有为世界是那么的不圆满,无为世界是那么的绝对自由,圆满,内心自然而然会向往彼岸/无为,而厌倦/逃避相对的有为世界,这是古印度厌世思潮出现的主要原因。为了批判这种思想,龙树菩萨说:涅槃与世间,是没有分别的。所谓苦的止息,(佛法中真正涅磐的定义)并不是在死后遥远的他方世界,而是在现实,轮回,有为的世界,就可以体证。
就像空小经所描述的修行观一样,行者内心从舍弃/远离欲界,而慢慢得到了色界,无色界的四禅八定。(而不是到达到客观存在的三界)到了无想定时,发现到这也是缘起所生,是无常,是苦,是无我,内心彻底放弃对于自我以及禅修境界的执取,苦也就彻底消灭-证了涅磐。解脱后的圣者,也还是在世间过着涅磐生活,而不是脱离三界/轮回,进入另一种空间。行者从修行到涅磐以及涅磐以后,都没有离开过世间/有为世界。所以龙树说:涅槃与世间,是没有分别的
印顺导师:涅磐非一般人所觉,佛要引导众生去体证他,所以对生死说涅磐。说生死是无常的、苦痛的、不净的、非自由的,涅磐是自由的、快乐的、清净的、不生不灭的;说生死是虚妄的,涅磐是真实的。三有海中的有情,因此起出世心,精勤修行,要出生死入涅磐。将此有彼有、此生彼生的因果联系,扭转来到达此无彼无、此灭彼灭。然一分学者,不能体达佛说的真意,生起执着,认为有三界可出,有涅磐可求;以为生死外别有那善的、乐的、常的涅磐。这不能代表佛说的涅磐。
结论:笔者觉得原始佛教所提出的涅磐思想,重在于“心境“上,而不是把涅磐客观化/实体化,想象为涅磐是相对于“有为世界“的“无为世界“,后者必然要引申出14无记的形而上问题。如果我们坚决的把涅磐摆正在“灭除内心的烦恼“,在学佛的过程中,就不会落入厌世,急于摆脱现实世界,断灭的陷阱(只有把涅磐摆在脱离“三界/轮回世界,才会有这种思想)。从而能够做到净化内心的烦恼时,也不忘净化/建设现实世界,消除了奥义书以来,沙门主义的厌世思想文化。没有了后者,后起的大乘佛教也就失去了其对于传统佛教的对治意义,当然也就没有后来走向唯心,神秘,常见的后期大乘佛教与,堕落的秘密大乘。这是佛教界的大课题,我也只是提出个人观点,主要是站在宗教立场上来诠释,全面性/深度的引经据典及学术上的论证,恐怕暂时没有能力,不过我会用南传及北传阿含经所共有的布吒婆楼经来加以论证.
Sunday, March 22,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