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14, 2009

梵和缘起

佛教说无明是不明缘起
吠檀多说无明是不明梵
那么佛教的缘起和梵有何区别.

佛法在印度流传的过程中,不可能不含摄世间善法,佛陀时代如此,部派佛教如此,大乘佛教也还是如此,密教教更不用说了。
轮回,解脱,三界,佛,如来。。。都不是佛教发明的词语,是印度本来就有的概念,佛陀只是借用来说明自己的体证。
有些是继承,
有些是净化,
有些是批判,
有些是创新。。。
我们不能够因为佛教/印度教共享同样的字眼,就定论两者是相同。很多时候内涵上都有很大区别。无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梵和缘起是对立的,

梵是常一我净
缘起是无常,非独立,无我/空,没有自性,不自主

梵是绝对的
缘起是相对的

梵我是超越现实,客观/主观唯心主义,
缘起无我是现实经验的,中道如实观的

梵我是虚幻,幻想有个常乐我净,绝对真实的超越世界,所以对于现实世界,是厌世的,逃避的,把它说成虚幻,是梵衍生出来的。梵是真实,现实是假的。
缘起是经验世界,苦是在世间,灭苦也还是在“现实“世间,而不是缥缈不可知的世界及未来。

梵是“不落因果“-幻想有个不生不老不死的的境界。外道幻想大修行者/解脱者涅磐了可以脱离脫離於因果法則,圣者不受因果业报。展现的是逃避现实,向往神秘虚幻的世界,出世却不入世兼独善其身。(欣彼厌此)

缘起是“不昧因果“ – 佛教的大修行者/解脱者,是透彻因果,解脱了也还要承担过去所造的一切业,也会因为业力引发而承受果报。那为何说佛教的解脱者证涅磐,就是苦灭了?这是因为佛教圣者虽为因果法则牵连,不过却不昧因果,心不起执著烦恼。展现的是勇于承担/担当及改造现实世界的精神,出世(心不为现实苦无常的世界而起执著烦恼)兼入世(积极于帮助众生解脱烦恼),积极参与净化这个世间。典型的例子是佛陀,舍利佛,目见连,那先比丘,龙树,提婆等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